2015-10-18 09:48 作者:颜卫祥 点击次数:
讯 据外媒消息,家发现太阳可能是一个行星偷窃高手,荷兰莱顿天文台对“塞德娜”进行了轨道观测,其轨道周期长达1.14万年,科学家认为它是被太阳偷来的。事件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当时有一颗恒星近距离与太阳系擦肩而过,太阳成功偷窃到“塞德娜”矮行星。
“塞德娜”这颗矮行星位于遥远的太阳系外围,直径为1000公里,大约每10小时完成一次自转,这是太阳系内少数几颗矮行星之一。塞德娜为一颗外海王星天体,小行星编号为90377。它于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学家布朗(加州理工学院)、特鲁希略(双子星天文台)及拉比诺维茨(耶鲁大学)共同发现,它被发现时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天然天体。
赛德娜目前距离太阳88天文单位,为海王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3倍。在赛德娜大部分的公转周期中,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选都要遥远。赛德娜是太阳系中颜色最红的天体之一。它大部分由水、甲烷、氮冰及托林所构成。国际天文联合会目前并未将赛德娜视为矮行星,但是有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它应该是一颗矮行星,并且它的行星身份很可疑。
近日,科学家认为在数十亿年前,太阳曾对一颗路过太阳系附近的恒星系统下手,偷窃了一颗矮行星,这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矮行星“塞德娜”。“塞德娜”有着非常极端的偏心轨道,来自荷兰天文台的观测数据表明,“塞德娜”有着明显非太阳系天体的特点,科学家通过演算发现,“塞德娜”可能来自于另一个恒星系统,当后者接近太阳系时被太阳引力捕捉,同时太阳系也因此失去了一些迷你行星。
这起行星偷窃事件发生在40亿年前,荷兰莱顿天文台对“塞德娜”进行了轨道观测,其轨道周期长达1.14万年,主要运行的外海王星轨道上,是海王星轨道的2至20倍。
由于其轨道有着如此大的异常,莱顿天文台的露西-吉卡瓦博士提出了太阳系偷窃理论,认为“塞德娜”是被太阳偷来的。为了对“塞德娜”身世之谜进行研究,吉卡瓦博士和团队进行了1万次模拟,分析是否为另一个恒星系统丢失。
结果发现在大约40亿年前,有一颗恒星近距离与太阳系擦肩而过,距离仅为海王星轨道半径的11倍。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系成功偷窃到“塞德娜”矮行星,但也因此失去了一些矮行星,还有数以百计的冰封小天体脱离了太阳引力的控制,进入星际空间,导致了一系列混乱局面。
同时,科学家还发现一些奇特的太阳系天体,比如2012 VP113。这是一颗神秘的太阳系天体,直到近几年才被科学家跟踪观测。2012 VP113的直径可能为450公里左右,轨道接近“塞德娜”矮行星,有些非常近的近日点,但也可运行至太阳系偏远地带,因此有研究指出2012 VP113也是一颗被偷来的天体。至于那颗40亿年前被偷的恒星,科学家认为它已经变成了白矮星,质量是太阳的0.6倍,不过关于矮行星偷窃理论仍然处于验证之中。
COPYRIGHT © 2002 南京驰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739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602010070号
工商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