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16:03 作者:颜卫祥 点击次数:
看看奇闻异事网讯 3月24日,马来西亚方面宣布:马航mh370失联客机坠毁在南印度洋,这就了,飞机原定路线是向北飞的。那么为什么马航会飞到南印度洋呢?飞机是如何转向了呢?最终又是什么技术确定马航失联客机坠毁南印度洋?这是网友们发出来的疑问,今天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马来西亚虽然从3月24体开始连续召开发布会宣布马航失联客机客机已坠毁的消息,但是一直都没有提供关键信息以及相关证据加以说明。其中最大的关键疑点就是飞机明明是向北飞的,为什么最后会坠毁在南印度洋。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24日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借助先前从未在这类调查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手段,得以进一步揭示MH370航班的飞行轨迹。他们是运用“多普勒效应”技术分析了航班发出的通讯信号,认为客机落入了南印度洋。
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就是指当波源离观测者而去时,接受到波的频率小于发射频率。反之,当波源向着观测者而来时,接受到波的频率将大于发射频率。例如,当火车靠近人们时,就会感到汽笛声越来越尖利刺耳,而火车远离时,汽笛的声调越来越低沉。该效应是德国家多普勒于19世纪的,适用于包括声波、电磁波在内的各种波动现象。
虽然马航mh370客机的种种通讯设备都停止了工作,但还有一个信号是人为无法关闭的,飞机会自动向卫星发送所谓“握手”或称“ping”信号。马航MH370航班失联后的一段时间内,总共给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地球同步卫星发送了8个Ping信号。由于飞机与卫星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该信号的频率因“多普勒效应”而发生了微小变化,这是该公司分析飞机去向的关键依据。那么是怎么得出南飞结论呢?我们来看下下面的介绍:
如上图所示,最后一次飞机与卫星发出“握手”信号时,飞机所在的区间在C、E所标识的弧线上。而在此前,还总共收到7次“握手”信号。为了简单定性说明下可能的原理,只假设发出倒数第二次“握手”信号时飞机所在的区间在D、B所标识的弧线上。其中,A所在的位置是飞机最后一次被军用雷达探测到的地点。S为地球同步卫星,它相对于地球参考系是静止的。
假如当飞机沿大方向A、D、E飞行,那么客机是在远离卫星,根据前面提到的“多普勒效应”,客机和卫星之间信号的频率会稍稍比原频率低,也就是说信号往低频移动。 而当客机沿大方向A、B、C飞行时,那么飞机起先是离卫星越来越近,然后离卫星越来越远,这样就导致先前的信号表现为往高频移动,后来的信号往低频移动。
根据相关的新闻报道,分析马航客机信号的工程师很可能看到了客机和卫星间交流信号的频率变化特征符合飞机往南飞的设定。当然,具体的信号数据分析过程肯定是异常复杂的,这里只是定性说明一下基本的原理。
除此之外,根据报道,工程师还利用了其它飞行于南北这两条航线附近飞机的信号特征与马航370进行了对比分析,但具体的细节目前还没有公布。我们一起等待更多详细说明吧。点击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02 南京驰信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5017390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602010070号
工商网监